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是對GB/T17657—1999《人造板及飾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試驗方法》的修訂。
本標準與GB/T17657—1999相比,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
1) 新增17項試驗方法:“吸水厚度膨脹率測定———方法2”“靜曲強度和彈性模量測定(四點彎曲)”“70℃和100℃水中浸漬處理后靜曲強度測定”“防潮性能測定———沸水煮試驗”“耐剝離力測定”“表面耐磨性能測定———方法2”“表面耐磨性能測定———方法3”“加速老化性能測定”“耐光色牢度性能測定”“色差測定”“表面耐干熱性能測定———方法2”“表面耐濕熱性能測定———方法1”“表面耐濕熱性能測定———方法2”“漆膜附著力測定”“漆膜硬度測定”“甲醛釋放量測定———1m3 氣候箱法”、“甲醛釋放量測定———氣體分析法”。
2) 刪除4項試驗方法:“極限體積膨脹率測定”“極限吸水率測定”“硬度測定”“耐老化性能測定”。
3) 主要修改內容如下:
———試件尺寸的測量:
修改厚度測量條款,所施壓強由原來0.02MPa改為0.02MPa~0.05MPa,平行測量頭的直徑為6.0mm~20.0mm。
———密度測定:
試件尺寸不同;厚度測量點不同,由距兩邊25mm 處改為試件對角線的交叉點;增加孔狀、蜂窩狀等空心結構板的試件尺寸規定。
———含水率測定:
取消試件尺寸,規定試件質量不小于20g,試件厚度為板材厚度,形狀不限。
———吸水厚度膨脹率測定———方法1:
浸泡完成后厚度測量時間由30min改為10min。
———靜曲強度和彈性模量測定(三點彎曲):
加荷輥、支承輥直徑進行修改;增加擠壓板、蜂窩狀板的靜曲強度和彈性模量檢測。
———內膠合(結合)強度測定:
“內結合強度”改為“內膠合(結合)強度”;對試件與卡頭的膠合條件進行了更詳細的說明;
增加了硬木卡頭和硬木膠合板卡頭。
———表面膠合強度測定———方法1:
試件厚度小于10mm 時,采取粘接鋼板等方法進行測定;對環形槽的內徑、槽深等進行了修改。
———表面膠合強度測定———方法2:
試件厚度小于8mm 時,采取粘接鋼板等方法進行測定。
———膠合強度測定:
試件預處理根據ISO12466-1:2007《膠合板 膠合質量 第1部分:試驗方法》,選用24h冷水浸泡、熱水浸泡、煮-干-煮、72h沸水煮四種條件;試件制取采用ISO12466-1:2007的要求。
———握螺釘力測定:
修改試件尺寸;螺釘的擰入深度為全螺紋;試驗夾具有變化。
———尺寸穩定性測定———方法2:
夾具和試件尺寸有變化。
———表面耐水蒸氣性能測定:
增加金屬絲試件架;用5個等級描述試件表面耐水蒸氣現象。
———表面耐龜裂性能測定:
龜裂等級由3級改為5級。
———表面耐劃痕性能測定:
載荷大小和刻劃轉數由產品標準規定。
———表面耐污染性能測定———方法1:
污染物可選擇范圍增大,6種污染物丙酮、咖啡、氫氧化鈉(25%溶液)、雙氧水(30%溶液)、鞋油、檸檬酸(10%溶液)作為常規試驗污染物,產品對其他污染物的耐污染性能只作為參考。
———表面耐污染性能測定———方法2:
污染物有變化。2種代表性污染物丙酮和黑咖啡作為常規試驗污染物,產品對其他污染物的耐污染性能只作為參考。
———表面耐磨性能測定———方法1:
增加砂布平衡處理及砂布校準;砂布型號改變。
———表面耐香煙灼燒性能測定:
原標準指定的三種香煙改為任意三種國產烤煙型香煙。
———表面耐干熱性能測定———方法1:
加熱介質有變化,由甘油變為甘油三硬脂酸酯;盛熱油的鋁質容器尺寸改變;盛熱油的鋁質容器放在試件表面時不加蓋等。
———抗沖擊性能測定:
落球高度由產品標準規定;試件是固定在夾具上還是加墊層,在產品標準里針對產品分別說明。
———耐開裂性能測定:
試件尺寸和夾具有變化。
———可成型性能測定:
內容與原方法完全不同。
———甲醛含量測定———穿孔法:
取消碘量法定量甲醛含量;增加空白試驗;增加用于企業內部質量控制和其他用途的試件的處理條件;水浴溫度和時間有改變等。
———甲醛釋放量測定———干燥器法:
增加空白試驗,測背景濃度;試件增加平衡處理;對甲醛吸收液的貯存條件和時間進行了規定;甲醛釋放量計算公式中用試件總表面積1800cm2 作修正;水浴溫度和時間有改變等。
本標準在試驗方法和技術內容方面參考了多項ISO 標準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標準,詳見附錄A。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人造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8)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吉林森林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升達林業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木材家具質量監督檢驗站、福建福人木業有限公司、德華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肯帝亞木業有限公司、大亞人造板集團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龍玲、楊帆、羅炘、呂斌、陳崇英、向中華、曹忠榮、江福昌、沈金祥、張惠敏、張海燕、曲巖春、郭文靜、李春生、劉應福。
本標準1999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目錄
前言 Ⅲ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試驗方法 2
4.1 試件尺寸的測量 2
4.2 密度測定 2
4.3 含水率測定 4
4.4 吸水厚度膨脹率測定———方法1 5
4.5 吸水厚度膨脹率測定———方法2 6
4.6 24h吸水率測定 8
4.7 靜曲強度和彈性模量測定(三點彎曲) 8
4.8 靜曲強度和彈性模量測定(四點彎曲) 11
4.9 70℃和100℃水中浸漬處理后靜曲強度測定 14
4.10 水煮(浸)-冰凍-干燥處理后靜曲強度測定 16
4.11 內膠合(結合)強度測定 17
4.12 2h沸水煮后內膠合(結合)強度測定 19
4.13 防潮性能測定———沸水煮試驗 20
4.14 防潮性能測定———循環試驗 21
4.15 表面膠合強度測定———方法1 22
4.16 表面膠合強度測定———方法2 25
4.17 膠合強度測定 27
4.18 膠層剪切強度測定 29
4.19 浸漬剝離性能測定 31
4.20 耐剝離力測定 32
4.21 握螺釘力測定 33
4.22 沖擊韌性性能測定 36
4.23 低溫沖擊韌性性能測定 36
4.24 抗拉強度測定 37
4.25 順紋抗壓強度測定 38
4.26 加速老化性能測定 39
4.27 含砂量測定 41
4.28 表面吸收性能測定 43
4.29 耐高溫性能測定 45
4.30 耐光色牢度性能測定 45
4.31 色澤穩定性能測定 46
4.32 色差測定 47
4.33 尺寸穩定性測定———方法1 49
4.34 尺寸穩定性測定———方法2 51
4.35 表面耐水蒸氣性能測定 54
4.36 表面耐龜裂性能測定 56
4.37 表面耐冷熱循環性能測定———方法1 56
4.38 表面耐冷熱循環性能測定———方法2 57
4.39 表面耐劃痕性能測定 58
4.40 表面耐污染性能測定———方法1 60
4.41 表面耐污染性能測定———方法2 63
4.42 表面耐磨性能測定———方法1 65
4.43 表面耐磨性能測定———方法2 66
4.44 表面耐磨性能測定———方法3 67
4.45 表面耐香煙灼燒性能測定 68
4.46 表面耐干熱性能測定———方法1 69
4.47 表面耐干熱性能測定———方法2 70
4.48 表面耐濕熱性能測定———方法1 72
4.49 表面耐濕熱性能測定———方法2 73
4.50 耐沸水性能測定 74
4.51 抗沖擊性能測定 76
4.52 耐開裂性能測定(厚度t≤2mm HPL板) 78
4.53 可成型性測定 80
4.54 防靜電性能測定 82
4.55 滯燃性能測定 83
4.56 漆膜附著力測定 83
4.57 漆膜硬度測定 86
4.58 甲醛含量測定———穿孔法 88
4.59 甲醛釋放量測定———干燥器法 96
4.60 甲醛釋放量測定———1m3 氣候箱法 101
4.61 甲醛釋放量測定———氣體分析法 104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試驗方法參考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108
附錄B(規范性附錄) 膠合板試件木材破壞率圖 111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膠合板試件非正常破壞圖 113
附錄D (資料性附錄) 氙弧燈裝置 114
引用標準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50—2008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
GB/T601—2002 化學試劑 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
GB/T730—2008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藍色羊毛標樣(1~7)級的品質控制
GB845 十字槽盤頭自攻螺釘
GB846 十字槽沉頭自攻螺釘
GB/T2406.1 塑料 用氧指數法測定燃燒行為 第1部分:導則
GB/T2406.2 塑料 用氧指數法測定燃燒行為 第2部分:室溫試驗
GB/T2408 塑料 燃燒性能的測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3190—2008 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
GB/T3977 顏色的表示方法
GB/T3978—2008 標準照明體和幾何條件
GB/T7921 均勻色空間和色差公式
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
GB/T9761—2008 色漆和清漆 色漆的目視比色
LY/T1612 甲醛釋放量檢測用1m3 氣候箱
JB/T3889—2006 涂附磨具 砂布